返回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87章 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与马克斯韦特海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克斯·韦特海默

    在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宛如一位开拓新领域的先锋,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引领了一场心理学思想的变革,成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理论和研究不仅重塑了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知,更为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880年,韦特海默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这座古老而充满艺术与文化气息的城市,孕育了韦特海默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成长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爱好,从哲学、艺术到自然科学,他都有着浓厚的探索热情。这种跨领域的兴趣为他日后独特的心理学研究视角奠定了基础。

    韦特海默先后在布拉格大学、柏林大学和符兹堡大学求学。在不同学府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当时心理学领域的多种思潮和研究方法。在柏林大学,他受到了实验心理学传统的熏陶,深入学习了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而在符兹堡大学,他又沉浸于对思维过程的研究,这使他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10年,一次偶然的火车旅行成为了韦特海默学术生涯的关键转折点。在旅途中,他望着窗外闪烁移动的风景,脑海中突然萌生出一个关于运动知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会将一系列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连续运动的?带着这个疑问,他在法兰克福下车,购买了一台玩具频闪观测器,随即开始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回到法兰克福后,韦特海默在实验室中进行了更为严谨的实验。他通过快速交替呈现两条静止的线段,当呈现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被试者会清晰地感觉到线段在运动,这就是着名的“似动现象”(phi

    phenomenon)。这一现象看似简单,却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构造主义认为心理是由各种感觉元素组合而成,然而似动现象表明,人们所感知到的运动并非是简单的感觉元素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整体的知觉体验。

    基于对似动现象的研究,韦特海默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心理现象具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不能仅仅通过分析其组成部分来理解。他强调,人类的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整体的过程,个体在感知外界事物时,会依据某种内在的规律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而不是像构造组义所主张的那样,先感知到零散的元素,再将它们拼凑起来。

    1912

    年,韦特海默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正式宣告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这篇论文犹如一颗投入心理学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它吸引了当时同样对传统心理学观点存疑的库尔特·考夫卡和沃尔夫冈·苛勒。三人一拍即合,共同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与推广,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学术团体。

第787章 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与马克斯韦特海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