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614章 哈利哈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哈利·哈洛

    在心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哈利·哈洛(Harry

    Harlow)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行为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天空。他以一系列极具开创性且震撼人心的实验研究,颠覆了人们对母婴关系、依恋行为以及情感需求的传统认知,为理解人类和动物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哈利·哈洛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的费尔菲尔德。自幼,哈洛就展现出了对动物的浓厚兴趣和超乎常人的观察力,乡村生活的经历让他有大量机会接触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这不仅培养了他对动物行为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探索动物心理奥秘的种子。

    哈洛在斯坦福大学开启了他的学术之旅,主修心理学。在这所汇聚了众多学术精英的高等学府里,哈洛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才华。他的导师是着名心理学家刘易斯·特尔曼(Lewis

    Terman),特尔曼对智力测验的研究颇深,在导师的影响下,哈洛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习和智力方面。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哈洛注意到实验室中的猴子幼崽对柔软的毛毯表现出强烈的依恋,这一现象引发了他深深的思考,从此他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了母婴依恋关系领域。

    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强调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仅仅是因为母亲能够提供食物,满足生理需求。但哈洛对此观点产生了怀疑。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设计了一系列着名的“恒河猴实验”。

    在实验中,哈洛将刚出生的恒河猴与母猴分离,放置在一个特制的笼子里。笼子中有两个“代理母亲”,一个是由铁丝制成的“铁丝妈妈”,上面装有奶瓶,可以提供食物;另一个是裹着柔软绒布的“绒布妈妈”,但没有食物。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小猴子应该更亲近能提供食物的“铁丝妈妈”。然而,实验结果却令人大为震惊:小猴子大部分时间都紧紧依偎在“绒布妈妈”身边,只有在饥饿时才会短暂地跑到“铁丝妈妈”那里进食,吃完后又迅速回到“绒布妈妈”怀抱。

第614章 哈利哈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