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16章 马克斯韦特海默格式塔心里学的开山鼻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克斯·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山鼻祖

    在心理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众多杰出的思想家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心灵奥秘的道路。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心理学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篇章,引领人们从一个截然不同的维度去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

    马克斯·韦特海默于1880年出生在捷克的布拉格,当时的布拉格正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这座城市充满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汇聚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韦特海默成长于一个富裕且重视教育的家庭,这样的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

    青年时期,韦特海默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才华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先后在布拉格大学、柏林大学和符兹堡大学求学,涉足哲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在不同学科间的穿梭学习,使他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知识体系,也为他日后创立格式塔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跨学科的学习经历让韦特海默能够突破传统学科界限的束缚,以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去审视和思考心理学问题。

    在求学过程中,韦特海默接触到了当时心理学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思想。构造主义强调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基本元素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这些元素来揭示心理的本质;机能主义则侧重于研究心理的功能以及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然而,韦特海默对这两种主流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他逐渐察觉到人类的心理体验往往具有一种整体性的特质,并非简单的元素相加所能解释。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向成为了他创立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萌芽。

    1910年,一次偶然的火车旅行成为了韦特海默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旅途中,他看到窗外闪烁的灯光,这些灯光看似独立却又似乎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快速移动中给人一种连续运动的错觉。这一现象引发了韦特海默深深的思考,他开始意识到人类对于运动的知觉并非是对单个静止元素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直接的、整体性的体验。

    回到法兰克福后,韦特海默立即投入到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中。他利用速示器进行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通过控制灯光闪烁的时间间隔和顺序,观察被试者对运动知觉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当两个静止的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会产生明显的运动知觉,仿佛看到一个物体在连续运动。韦特海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似动现象”(phi

    phenomenon)。

    基于对似动现象的研究,韦特海默于1912年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在这篇论文中,他正式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感觉元素的集合。相反,人类的心理现象具有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组织性,这种整体性是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并且决定了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第716章 马克斯韦特海默格式塔心里学的开山鼻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