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00章 詹姆斯吉布森生态心里学视觉感知理论的创立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吉布森提出了“可供性”(affordance)的概念。可供性指的是环境中的物体或情境为个体提供的行动可能性。例如,一把椅子的可供性就是供人坐,它的形状、高度等物理特征直接向观察者传达了这种潜在的行动信息。个体无需经过复杂的认知推理,就能直接感知到环境的可能性,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一概念强调了环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突出了感知的主动性和适应性。

    吉布森的研究方法也与传统方法大相径庭。他摒弃了传统实验室中人为设置的简单刺激,而是选择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他运用摄影、电影等技术手段记录和分析自然场景中的视觉信息,通过对大量真实场景的观察和实验,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这种基于自然生态的研究方法,使得他的理论更具现实意义和生态学效度。

    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学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他的理论挑战了传统的认知加工模型,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强调感知在认知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生态心理学为理解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认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逐渐发展出感知能力的,这启发了教育者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促进他们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此外,吉布森的理论在人机工程学、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人机工程学中,可供性的概念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设计产品,使其符合用户的自然感知和操作习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在人工智能领域,生态心理学的理念为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促使研究者尝试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直接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实现更加智能和灵活的行为。

    詹姆斯·吉布森的代表作《视觉感知的生态学进路》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生态心理学理论,这部着作被誉为视觉感知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丰富的实验证据和深刻的理论见解,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1979

    年,詹姆斯·吉布森逝世,但他留下的生态心理学遗产却永远改变了人们对视觉感知的理解。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打破了传统理论的束缚,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的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继续探索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不断拓展我们对人类感知奥秘的认知边界

    。喜欢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请大家收藏:

第700章 詹姆斯吉布森生态心里学视觉感知理论的创立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