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16章 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梯探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梯探寻

    在心理学与哲学对人性深度探索的进程中,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以其对道德发展的开创性研究,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人类道德成长的清晰图谱,其理论所蕴含的智慧照亮了理解人类伦理思维发展的道路。

    科尔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隆维尔。成长于富裕家庭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帮助犹太难民偷渡的行动,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道德抉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成为他日后专注于道德发展研究的重要契机。

    科尔伯格的核心理论是道德发展阶段论。他采用两难故事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道德困境故事,如经典的“海因茨偷药”故事,来考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如何进行道德推理。在这个故事中,海因茨的妻子身患重病,而唯一能救命的药物价格昂贵,药剂师又拒绝低价出售或赊账。海因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偷药救妻子,还是遵守法律不去偷。

    基于对大量被试回答的分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涵盖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对错主要依据行为是否会受到惩罚。他们认为,凡是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而未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好的。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偷东西被打了,在这个阶段他就会觉得偷东西是不对的,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打。第二阶段是相对功利定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考虑行为的后果对自己是否有利,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在“海因茨偷药”情境中,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可能会说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妻子对他有用,如果妻子死了他会很麻烦。

第116章 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梯探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