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93章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米德认为,人类的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这些符号可以是语言、姿势、表情等,人们通过对这些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来进行沟通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从而形成自我意识。例如,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角色,逐渐理解社会对不同角色的期望,进而构建起自己的“自我”概念。米德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和概化他人阶段。在玩耍阶段,儿童简单地模仿他人的行为;到了游戏阶段,儿童开始理解并遵循游戏规则,扮演不同角色;而在概化他人阶段,个体能够将整个社会群体的态度和期望内化,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在自我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打破了传统心理学单纯从个体内部寻找自我根源的局限。他认为自我并非天生存在,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心灵、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即心灵和自我是社会过程的产物,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

    此外,米德对社会行为主义也有着深入的探讨。他主张从行为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和社会现象,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外部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是在社会情境中通过符号互动赋予意义的复杂过程。他的这一思想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尽管米德生前并未出版过系统阐述其理论的专着,但他的授课内容和学术演讲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去世后,学生们根据课堂笔记和他的手稿整理出版了《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这部着作集中体现了米德的主要思想,一经问世便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符号互动论的经典之作,对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乔治·米德于1931

    年逝世,但他的思想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后人在探索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奥秘道路上的方向。符号互动论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也启发了无数研究者从社会互动的微观层面去剖析宏观的社会现象,推动了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喜欢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请大家收藏:

第93章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