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甲午之军工霸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三百一十八章 袁大头治朝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wuba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边的土地还给国是作为咱们帮助其驱逐日军恢复**的酬谢,与现在的支援有什么关系?”,李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呵呵冷笑,“真是好了疮疤忘了痛,对他们稍微好一点就忘了自己其实只是候补选择......”

    李晖给予朝鲜有限的支援其实也并非全是出于好心,关键在于朝鲜如果太穷、就肯定会有难民往国跑,朝鲜如果太弱、就无法有效地平衡日本。不过朝鲜政府如此不识抬举,还是让李晖非常生气,他一生气,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于是,曾经在朝鲜作威作福很多年的袁世凯再次来到了朝鲜,由于自认为是带头劝进触怒了李晖而被发配至此,袁大头的心情非常不好,不自觉地就将朝鲜王室视为了出气筒,后者的日顿时就不好过了......

    来到朝鲜之后的第二天,之前各种作死的朝鲜国王李熙就“主动”退位,由当时(1896年初)还不满22岁的王太李?p继位,此性格比他老爹还要懦弱,小时候就很怕袁世凯,而且脑也比李熙清楚,知道分寸不会找死,这一点更加重要。

    另外,此还有一个好处,他身体有缺陷,不会有嗣后代,而且体弱多病,也活不了太久,这样只要袁世凯先做些铺垫工作将朝鲜国王变成完全的橡皮图章,等这位过渡性的国王一死,朝鲜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过渡到共和制了。意识到李晖对帝制的厌恶后,袁世凯马上就见风使舵,转而高调拥护共和制度,来到朝鲜也不忘鼓吹,希望以此重获圣眷,尽管他心里其实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做了总有希望,不做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不过对朝鲜极为了解的袁世凯深知,朝鲜国王其实只是小问题,真正难以解决的是和清末国类似的缺乏新式人才的难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朝鲜这方面的问题比国还要难以解决,因为这儿还有一个阶级固化的痼疾......

    朝鲜虽然很早就仿效国搞起了科举,但是上升的通道实际上仍为所谓的“两班贵族”所垄断,平民弟就算有机会读书,也很难成为官吏,更不要说是身居高位了,这跟同期的国虽然也有暗箱操作,但还是能有很多平民弟通过科举而飞黄腾达有很大的不同。也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朝鲜有限的人才几乎都出自于那几个大族,而那几个大族却又恰恰是阻止朝鲜改革的主要力量,可想而知要在朝鲜完成开化改革有多么困难。

    好在李晖也了解这些,特意将国内大部分会朝鲜语的干部(基本都是当初准备用于对付侵朝日军的生化兵)都派了过来,虽然数量也就万把人,却还是给了袁世凯很大的帮助,至少局部的试点可以先搞起来了。

    袁世凯选定的试点地区分别为城市的样板仁川和农村的样板全罗道,仁川在甲午战争之前是朝鲜境内最西化的城市,市民相对来说较易接受那些新制度和新观念,而全罗道则是东学党起义的策源地,经过甲午战争期间的长时间战乱,当地秩序已经几乎被完全摧毁,正有利于建立新的秩序,而经济惨遭战乱荼毒,又令改革更易见到成效。

第三百一十八章 袁大头治朝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